APP下载

企业会员
【干货分享】信用减值损失的核算内容和账务处理
专家评述 来源:答税君
关键词

#信用减值损失#账务处理

答税君
2023-10-25
(0)
阅读13
评论0
辅助功能:
【字体:
复制名称
收藏
下载Word
下载PDF
发送邮箱
文章纠错
打印
图片

信用减值损失属于损益类科目,信用减值损失是企业因购货人拒付、破产、死亡等原因无法收回,而遭受的损失。

金融工具减值通常采用“预期信用减值法”,它不以实际发生的减值为前提,而是以未来可能的违约事件造成的损失来计量当前资产负债表日的减值准备。

一、信用减值损失核算内容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第四十六条规定,下面各项金融资产适用金融工具的减值规定:

(1)分类为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和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租赁应收款。

(3)合同资产。

(4)企业发行的分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以外的贷款承诺。

(5)财务担保合同。

二、信用减值损失账务处理

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应通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企业应在资产负债表日计算金融工具或金融工具组合的预期信用损失。

1. 如果该预期信用损失大于该工具或组合的账面余额,企业应当按其差额确认为减值损失。

会计分录为:

借:信用减值损失

贷:贷款损失准备

贷:债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坏账准备

贷: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贷:租赁应收款减值准备

贷:预计负债(用于贷款承诺及财务担保合同)

贷:其他综合收益(用于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债权类资产)

2. 如果资产负债表日计算的预期信用损失小于该工具(或组合)当前减值准备的账面金额(例如,从按照整个存续期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转为按照未来 12个月预期信用损失计量损失准备时,可能出现这一情况),则应当将差额确认为减值利得,按上面相反的会计分录处理。

3. 已发生的信用损失金融资产核销,企业发生信用减值损失,认定相关金融资产无法收回,经批准予以核销的,应当根据批准核销的金额。借记贷款损失准备等科目,贷记相应的资产科目。如核销金额大于已计提的损失准备,还应按照差额借记“信用减值损失”

三、案例

A公司应收B公司货款180万元,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已计提减值损失54W,2023年7月预计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2023年8月得知B公司资金面临很大困难,管理层认为B公司的款项很可能无法收回,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2023年10月B公司破产清算,经管理层批准将应收B公司的款项予以核销。

A公司截止到2022年12月31日已计提的资产损失分录:

借:信用减值损失 54W

贷:坏账准备 54W

2023年7月预期信用损失率为50%。应补提信用减值损失=180*50%-54=36W

借:信用减值损失 36W

贷:坏账准备 36W

2023年8月得知B公司资金面临很大困难,预计B公司预期信用损失率为80%,预期信用损失是180*80%-180*50%=54W

借:信用减值损失 54W

贷:坏账准备 54W

2023年10月经管理层批准将应收B公司款项予以核销

借:信用减值损失 36W

借:坏账准备 144W

贷:应收账款 180W

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主要区别在于核算对象,信用减值损失主要核算金融资产减值,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存货减值则适用资产减值损失核算。

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应用指南,金融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预期信用损失应通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核算。因此,企业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2017年)后,其发生的坏账准备应通过“信用减值损失”科目核算,不再通过“资产减值损失”科目核算。

本文为答税快讯原创文章。欢迎大家分享朋友圈,如需转载,请留言授权。

免责声明:
本文章中所含内容(含转载内容)乃一般性信息,不能视为由深圳答税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答税科技”)所提供的任何专业建议或服务,也不构成任何广告、推荐、要约、要约邀请、承诺和合同。答税科技对本文章所涉及的或从第三方转载的信息及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时效性不作任何明示或默示的保证,对于任何因直接或间接采用、转载本文章所提供的信息及数据而造成的损失,答税科技均不承担责任。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答税平台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答税平台文章(含转载文章)。如经答税平台授权转载,请原文转载(除答税平台事先审核批准外,不得对标题及内容进行修改、拼接、删节)并注明文章来源及随附本免责声明,且不得以任何方式进行营利或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评论
0/1000
0条评论

暂时还没有讨论信息

社群
【产品】交流群
加入
【财税】交流群
加入
精选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