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
2006-10-30
2007-01-01
全文废止
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财会〔2006〕18号
合并报表;会计准则;准则应用指南;合并财务报表;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商誉;会计;企业合并
企业会计准则
答税提示:根据《关于印发修订<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的通知>的通知》(财会[2014]10号),本法中的《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2006年)》自2014年7月1日废止。执行新准则的不再执行本指南。
财政部此前发布的有关合并财务报表规定与新准则不一致的,以新准则为准。 应用指南最新内容请见《企业会计准则第33号——合并财务报表》应用指南(2014年)。
(2006年10月30日《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的通知》发布)
一、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
(一)应当纳入合并财务报表合并范围的被投资单位。母公司应当将其控制的所有子公司,无论是小规模的子公司还是经营业务性质特殊的子公司,均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以控制为基础确定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应当强调实质重于形式,综合考虑所有相关事实和因素进行判断,如投资者的持股情况、投资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公司治理结构、潜在表决权等。
(二)母公司控制的特殊目的主体也应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判断母公司能否控制特殊目的主体应当考虑如下主要因素:
1.母公司为融资、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等特定经营业务的需要直接或间接设立特殊目的主体。
2.母公司具有控制或获得控制特殊目的主体或其资产的决策权。比如,母公司拥有单方面终止特殊目的主体的权力、变更特殊目的主体章程的权力、对变更特殊目的主体章程的否决权等。
3.母公司通过章程、合同、协议等具有获取特殊目的主体大部分利益的权力。
4.母公司通过章程、合同、协议等承担了特殊目的主体的大部分风险。
(三)不能控制的被投资单位,不纳入合并财务报表的合并范围。原采用比例合并法的合营企业,应当改用权益法核算。
二、合并报表格式合并财务报表的格式及其中各项目,涵盖了母公司和从事各类经济业务的子公司的情况,包括一般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和证券公司等。合并资产负债表、合并利润表、合并现金流量表、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的格式如下:
合并资产负债表
会合01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日 单位:元
资产 | 期末余额 | 年初余额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 | 期末余额 | 年初余额 |
流动资产: | | | 流动负债: | | |
货币资金 | | | 短期借款 | | |
结算备付金 | | | 向中央银行借款 | | |
拆出资金 | | | 吸收存款及同业存放 | | |
交易性金融资产 | | | 拆入资金 | | |
应收票据 | | | 交易性金融负债 | | |
应收账款 | | | 应付票据 | | |
预付款项 | | | 应付账款 | | |
应收保费 | | | 预收款项 | | |
应收分保账款 | | | 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 | |
应收分保合同准备金 | | | 应付手续费及佣金 | | |
应收利息 | | | 应付职工薪酬 | | |
其他应收款 | | | 应交税费 | | |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 | | 应付利息 | | |
存货 | | | 其他应付款 | |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 | | 应付分保账款 | | |
其他流动资产 | | | 保险合同准备金 | | |
流动资产合计 | | | 代理买卖证券款 | | |
非流动资产: | | | 代理承销证券款 | | |
发放贷款及垫款 | | | 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 | |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 | 其他流动负债 | | |
持有至到期投资 | | | 流动负债合计 | | |
长期应收款 | | | 非流动负债: | | |
长期股权投资 | | | 长期借款 | | |
投资性房地产 | | | 应付债券 | | |
固定资产 | | | 长期应付款 | | |
在建工程 | | | 专项应付款 | | |
工程物资 | | | 预计负债 | | |
固定资产清理 | | | 递延所得税负债 | | |
生产性生物资产 | | | 其他非流动负债 | | |
油气资产 | | | 非流动负债合计 | | |
无形资产 | | | 负债合计 | | |
开发支出 | | | 所有者权益(或股东权益): | | |
商誉 | | | 实收资本(或股本) | | |
长期待摊费用 | | | 资本公积 | | |
递延所得税资产 | | | 减:库存股 | | |
其他非流动资产 | | | 盈余公积 | | |
非流动资产合计 | | | 一般风险准备 | | |
| | | 未分配利润 | | |
| | | 外币报表折算差额 | | |
|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少数股东权益 | | |
| |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资产总计 | | |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总计 | | |
合并利润表
会合02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项 目 | 本期金额 | 上期金额 |
一、营业总收入 | | |
其中:营业收入 | | |
利息收入 | | |
已赚保费 | | |
手续费及佣金收入 | | |
二、营业总成本 | | |
其中:营业成本 | | |
利息支出 | | |
手续费及佣金支出 | | |
退保金 | | |
赔付支出净额 | | |
提取保险合同准备金净额 | | |
保单红利支出 | | |
分保费用 | | |
营业税金及附加 | | |
销售费用 | | |
管理费用 | | |
财务费用 | | |
资产减值损失 | | |
加: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
投资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
其中: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 | |
汇兑收益(损失以“-”号填列) | | |
三、营业利润(亏损以“-”号填列) | | |
加:营业外收入 | | |
减:营业外支出 | | |
其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 | | |
四、利润总额(亏损总额以“-”号填列) | | |
减:所得税费用 | | |
五、净利润(净亏损以“-”号填列)* |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 | | |
少数股东损益 | | |
六、每股收益: | | |
(一)基本每股收益 | | |
(二)稀释每股收益 | | |
注:(1)合并利润表收入、费用项目按照各类企业利润表的相同口径填列。
(2)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的当期,还应单独列示被合并方在合并前实现的净利润。
合并现金流量表
会合03表
编制单位: 年 月 单位:元
项目 | 本期金额 | 上期金额 |
一、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 |
客户存款和同业存放款项净增加额 | | |
向中央银行借款净增加额 | | |
向其他金融机构拆入资金净增加额 | | |
收到原保险合同保费取得的现金 | | |
收到再保险业务现金净额 | | |
保户储金及投资款净增加额 | | |
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净增加额 | | |
收取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 | | |
拆入资金净增加额 | | |
回购业务资金净增加额 | | |
收到的税费返还 | | |
收到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 |
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 | | |
客户贷款及垫款净增加额 | | |
存放中央银行和同业款项净增加额 | | |
支付原保险合同赔付款项的现金 | | |
支付利息、手续费及佣金的现金 | | |
支付保单红利的现金 | | |
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 |
支付的各项税费 | | |
支付其他与经营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二、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收回投资收到的现金 | | |
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 | |
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收回的现金净额 | | |
处置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收到的现金净额 | | |
收到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 |
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 | | |
投资支付的现金 | | |
质押贷款净增加额 | | |
取得子公司及其他营业单位支付的现金净额 | | |
支付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 |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三、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 |
吸收投资收到的现金 | | |
其中:子公司吸收少数股东投资收到的现金 | | |
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 | |
发行债券收到的现金 | | |
收到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 | | |
偿还债务支付的现金 | | |
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支付的现金 | | |
其中:子公司支付给少数股东的股利、利润 | | |
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 | |
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 | | |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 |
四、汇率变动对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影响 | | |
五、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 | | |
加:期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 |
六、期末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余额 | | |
合并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会合:04表
编制单位: 年度 单位:元
项目 | 本年金额 | 上年金额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权益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权益 |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资本公积 | 减:库存股 | 盈余公积 | 一般风险准备 | 未分配利润 | 其他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资本公积 | 减:库存股 | 盈余公积 | 一 般风险准备 | 未分配利润 | 其他 | |||||
一、上年年末余额 | | | | | | | | | | | | | | | | | | |
加:会计政策变更 | | | | | | | | | | | | | | | | | | |
前期差错更正 | | | | | | | | | | | | | | | | | | |
二、本年年初余额 | | | | | | | | | | | | | | | | | | |
三、本年增减变动金额(减少以“-”号填列) | | | | | | | | | | | | | | | | | | |
(一)净利润 | | | | | | | | | | | | | | | | | | |
(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 | | | | | | | | | | | | | | | | | | |
1.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净额 | | | | | | | | | | | | | | | | | | |
2.权益法下被投资单位其他所有者权益 变动的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3.与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相关的所得税 影响 | | | | | | | | | | | | | | | | | | |
4.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上述(一)和(二)小计 | | | | | | | | | | | | | | | | | | |
项目 | 本年金额 | 上年金额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权益 资本公积 |
| 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 | 少数股东权益 资本公积 |
|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资本公积 |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资本公积 |
未分配利润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资本公积 |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资本公积 |
未分配利润 | 实收资本 (或股本) | |||||
(三)所有者投入和减少资本 | | | | | | | | | | | | | | | | | | |
1.所有者投入资本 | | | | | | | | | | | | | | | | | | |
2.股份支付计入所有者权益的金额 | | | | | | | | | | | | | | | | | | |
3.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四)利润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1.提取盈余公积 | | | | | | | | | | | | | | | | | | |
2.提取一般风险准备 | | | | | | | | | | | | | | | | | | |
3.对所有者(或股东)的分配 | | | | | | | | | | | | | | | | | | |
4.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五)所有者权益内部结转 | | | | | | | | | | | | | | | | | | |
1.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 | | | | | | | | | | | | | | | | | |
2.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或股本) | | | | | | | | | | | | | | | | | | |
3.盈余公积弥补亏损 | | | | | | | | | | | | | | | | | | |
4.其他 | | | | | | | | | | | | | | | | | | |
四、本年年末余额 | | | | | | | | | | | | | | | | | | |
三、合并报表附注
企业应当按照规定披露附注信息,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企业集团的基本情况
(二)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
(三)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的声明
(四)重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
(五)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变更以及差错更正的说明
(六)报表重要项目的说明
(七)或有事项
(八)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九)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
(十)风险管理
以上(一)至(十)项,应当比照《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合并现金流量表,还应遵循《企业会计准则第31号——现金流量表》应用指南的相关规定进行披露。
(十一)母公司和子公司信息
1.子公司有关信息的披露格式如下:
子公司名称 | 注册地 | 业务性质 | 注册资本 | 本企业合计持 股比例 | 本企业合计享有的表决权 比例 |
1. | | | | | |
…… | | | | | |
2.母公司拥有被投资单位表决权不足半数但能对被投资单位形成控制的原因。
3.母公司直接或通过其他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但未能对其形成控制的原因。
4.子公司所采用的会计政策与母公司不一致的,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
5.子公司与母公司会计期间不一致的,母公司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处理方法。
6.本期不再纳入合并范围的原子公司,说明原子公司的名称、注册地、业务性质、母公司的持股比例和表决权比例,本期不再成为子公司的原因。
原子公司在处置日和上一会计期间资产负债表日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金额以及本期期初至处置日的收入、费用和利润的金额。
7.子公司向母公司转移资金的能力受到严格限制的情况。
8.作为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的特殊目的主体的业务性质、业务活动等。

